找到相关内容556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泉州宗教——佛教(下篇)

    洪武(1368—1398年)间自南京天界寺归泉州省亲。学士宋濂送之文,称其历抵大方,期于深谐,虽尝绝学,不废明伦契经最神之训,如来之戒,服行不悖。”(清·道光《晋江县志·卷60·人物志·仙释·明·清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787441.html
  • 互动中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

    问题上的争论。   "沙门应否敬王者"是一个涉及到僧俗之间的宗教礼制问题,也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。两汉以来,中国封建文化的思想支柱是"事君至上、之上"的政治伦理观,为国效力、扬名显祖的价值观。由此...不惜改变自身,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加入儒家名教的内容,说什么"儒释皆宗之,其为孝道矣" ,把""说成是儒佛共同奉行的宗旨。魏晋时期的"格义佛教",就是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及当时流行的老庄玄学来说明佛教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291529.html
  • 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

    吾心发一念孝,即便是物。”(《传习录上》,《全集》,第24页)而意之所在,亦首先在于这种实践过程。这样,物已不仅仅是静态的对象,而是与主体的活动息息相关。事实上,在王阳明那里,事与物已被打通:物...宇宙的图式,也无法以思辩的方式对世界的结构作逻辑的定位。在王阳明那里,物的界定总是关联着心:   心之所发便是意,意之本体便是知,意之所在便是物。如意在于事,即事便是一物;意在于事君,即事君便是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2.html
  •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学

    寂兮寥兮,宽兮廓兮,上则有君,下则有臣,父子其居,尊卑异其位。”证明佛教与儒家一样忠君,尊卑有序,故“三教圣人立教虽异,而其道同归一致,此万古不易之义”。,有些人只看到儒、佛教义的差异,不承认佛教...不如唐朝,但宋政府在宗教政策方面仍坚持三教并重,积极扶持佛教的正常发展。在宋朝的皇帝中,除了宋徽宗有过短暂的崇道抑佛外,绝大多数皇帝对佛教有好感,宋真宗、仁宗、高宗、孝宗皆亲近禅僧,宋孝宗甚至撰《三教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29519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,如此等等。从佛教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而言,则表现为对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吸收融合,而这又突出地体现在对儒家观的吸收、融合与发挥。总体而言,禅宗六祖惠能之前,中国佛学的人世关怀还主要表现在理论论证和对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
  • 敦煌法制文献中的情理法辨析

    例,在中国人看来,“父慈子孝”,一如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一样天经地义。即使在当下,敬老,不但民间尊崇,即使官方,依然被视为褒奖的文明之举。在敦煌吐鲁番法制文献中,有大量的例证:如,ДX.1916、...、不义、内乱以及自汉律确立的“亲亲得相首匿”制后的亲属容忍、禁止属相告的律法规定,无不体现了对侵害伦理亲情即广义的“人情”的保护。元人柳贯《故〈唐律疏议〉序》云:“然则律虽定于唐,而所以通极乎人情、...

    王斐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497097.html